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主流技术PERC电池逐渐接近24%的理论效率极限,
N型电池中Topcon和HJT两大技术日渐成熟,新的一轮技术变革一触即发。

业内普遍认为,HJT和TOPCON各有千秋,是目前电池技术两个主要方向。HJT转换效率潜力高,工艺简单,但初期投资高;TOPCON能够在PERC的基础上改造,前期投资不高,技术上更易实现,更有性价比,竞争力也很强。
但更长远来看,HJT使用的是低温工艺,相较于PERC更容易实现薄片化。未来HJT若与钙钛矿做成叠层电池,转换效率可能会达到29%,竞争优势会进一步放大。另外,硅片减薄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也更易实现弯曲及柔性、贴合建筑结构。HJT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异质结产品的优越性将会更加明显。
目前对异质结组件的市场调研显示,在一些工商业分布式项目中,为在有限的屋顶面积上寻求尽可能多发电量,客户会更倾向于选择发电增益效果更好的异质结产品,他们对价格的弱敏感性常常会忽略当前异质结产品与PERC产品0.2元/瓦的差距。
同时在与一些地面电站项目的对接中,项目方普遍表示,考虑到异质结组件高转化效率带来的增效,异质结组件价格如能实现与其他组件基本打平,那么将会对其他技术路线的组件形成风卷残云的份额侵蚀。
相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异质结电池的行业渗透率将从当前的2%提升至55%。
在从P型向N型变革的大趋势下,目前国内主流光伏企业技术路线选择普遍是相对保守的Topcon,相比之下,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HJT上的光伏企业就显得更加突出,东方日升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东方日升多次刷新HJT世界纪录。最新数据显示,东方日升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4.6%,最高可达24.9%,高效异质结系列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21.016W,组件效率高达23.65%。且尤为值得骄傲的是,这些记录均由东方日升创造,又由东方日升自己突破。
很早之前,东方日升就切入了异质结产品研发,先期中试线产品目前已通过了工艺调试,初步具备HJT组件量产条件,在异质结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在东方日升异质结实验室中,正在进行一项决定性的实验。据杨柏川博士介绍,东方日升正在尝试用银铜浆替代传统银浆,一旦在组件上确认到银铜浆的特性和银浆相同,将会产生一个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采用银铜浆的成本有机会比银浆降低一半,甚至更低。如果再搭配相关技术,有机会可以达到3-4成的银浆成本,异质结和PERC的成本差距有机会从0.25元降到0.1元,甚至更低。
银铜浆决定了异质结扩产赛的时间点。杨博士认为,到那时,异质结上不会是渐进式的发展,而是跳跃式发展。
东方日升总裁孙岳懋笃定,HJT技术会引领行业风向,2022年会是HJT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