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双碳目标以及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政策的支持下,
分布式光伏呈爆发式增长。

在“整县推进”规模化开发、能耗双控等政策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似乎真实地正在走出当年“531新政”的阴影,重新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支撑起新增装机的“半边天”。由于整县屋顶分布式开发试点工作点多面广,存在单体规模小、位置分散、业主类型多、融资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投资开发主体复杂,监管难度大。整县屋顶光伏若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来自企业、政府以及光伏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层面看,在整县推进屋顶光伏建设过程中,在巨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利益驱使下,出现抢跑心态,装机规模迅速扩大。其中,一些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内部缺乏规范和管理,为抢占市场过度或虚假宣传,提供的光伏产品质量不过关、设备安装不规范、后期运维服务跟不上,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侵害群众利益。甚至还有些企业无资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从屋顶光伏自身情况看,屋顶光伏整县推进还存在屋面利用率低、户用光伏运营年限受限、电站运维难度大、成本高、收益率低等难点难以解决,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模式。
从政府层面看,存在诸如一些地方只聚焦政策利好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忽视其背后的风险,大量企业短时间内扎堆申报屋顶光伏,对电网冲击较大,电网容量和安全难以承载及“一企包一县”模式存在垄断之嫌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协同作用。一方面,需要政府做好电网的规划统筹,规范企业行为、保护群众利益上不缺位,也不能在项目管理法定程序、捆绑配套产业上越位。另一方面,需探索和形成适合推广屋顶光伏整县推进的有效模式。
应准确认识屋顶光伏开发的复杂性,着力探索多样化的开发模式,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与此同时,理顺政策,提高屋顶光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调动屋顶业主安装光伏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强对光伏投资开发企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淘汰资质不合格、技术不过关的企业,防止不安全、可靠性差的光伏产品进入市场,防止屋顶光伏建设规模激增带来电网安全问题。此外,还需防范相关的金融风险。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工程,鼓励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并且要求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这对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来说,是重大利好。
有业内人士指出,官方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寄予厚望,为了避免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到电网制约,配置储能是相对可行的途径。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新能源的背景下,加快电化储能的发展步伐,可有效解决光伏发电随意性、间歇性、波动性短板,全面打开光伏消纳空间。储能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命脉,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不仅为有序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提供强力支撑,更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率先开拓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