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极端天气频发、环境恶化,对全球人口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冲击。为应对气候问题,世界能源转型依旧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疫情带来的高通胀与俄乌冲突产生的能源制裁,为全球尤其是欧洲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为了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洲各国正在寻求保障短期内的能源安全和长期的能源替代策略。此前,欧盟发布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计划到2025年将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翻一番,到2030年安装600GW,投资价值高达1950亿欧元(约合13428亿元人民币)。
欧洲是我国光伏组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2020年进口了价值80亿欧元的太阳能组件产品,其中75%都是来自中国。可以预见的是,欧洲在能源转型中会逐步扩张本土产能,不会一直依赖进口产品,然而国际市场的爆发增长,中国光伏产业也必然会有所收益。
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优势效应显现,光伏产业将会进入发展加速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名誉理事长、光伏业资深专家王勃华作“2022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的报告,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的加权平均装机成本为857美元/千瓦,较2010年下降了82%。发电成本的优势推动了光伏市场需求的旺盛发展。全球范围,去年光伏发电投资额居所有可再生能源总投资的一半,位居首位。
世界专业权威机构预测,至2030年,全球每年的光伏装机量将可能增加70GW,而欧洲光伏装机量将从原先预计的672GW增至100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今年我国光伏装机将达205GW以上,明后两年将分别达到275GW、300GW。(1GW=百万千瓦)
光伏行业的核心——电池技术逐步从第二代传统晶硅电池向第三代电池技术发展,即将达成转化率的大幅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目前以晶硅电池为主流的中下游制造业,其盲目扩张产能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应回归对电池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控制产业链整体成本和经济性。
同时,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中人才结构还存在问题,其中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如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信息化人才等。目前,全国年均需要本科及以上从业者4.4万~4.7万人,但2021年高校新增供给量仅1.5万人。下一步需要着力打造光伏产业人才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