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即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通过在建筑物外表面铺设光伏为建筑提供电力,也可以实现与公共电网联接。通过光伏与建筑物的结合,既可提供电力又能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多种功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体化(BIPV)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的形式。
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BIPV是“构件型”和“建材型”光伏建筑,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与建筑物形成统一体。交大光谷作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系统集成商,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深耕多年。交大光谷BIPV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商业等项目的屋顶。交大光谷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建材结合,为打造绿色建筑的最佳解决方案。

方案优势:
1、具有寿命长的优势;
2、具有绿色环保的效果;
3、有利于降低建设费用;
4、提高建筑物科技含量;
5、满足安装方便的要求;
6、满足建筑物的采光要求;
7、满足建筑的安全性能要求;
8、能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
9、满足建筑美学的要求。提升其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10、可以减少甚至消灭未来的电费,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成本的增加;
11、降低墙面及屋顶的温升,显著提高屋顶隔热性能,减少室内制冷设备的使用;
12、可与蓄电池集成,使您能够随时使用太阳能,并在停电时使用不间断的电力。

BIPV:
1、定义: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建筑光伏一体化,即瓦片就是光伏面板
2、ROI:建设成本约为5元每瓦,生命周期约为25年,回收周期约为5-8年,IRR约为12%(Internal Rate of Return)
交大光谷JDSOLAR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的太阳能瓦是一项新技术、新产品,采用法国专利设计,吸收平板陶瓦的美学元素,植入高效光伏发电组件,配以专用辅瓦及配件,外观典雅大气。从地面上仰观,建筑屋面流畅自然、融于一体。瓦下部分采用先进的通风防水坡屋面系统,大幅提高屋面通风防水效能,屋面系统设计更合理。

太阳能瓦(光伏瓦)技术特点
1、轻质,每平方米重量约15kg,仅为传统水泥瓦、陶瓦的一半;
2、安装简单,具有和传统水泥瓦、陶瓦完全一致的安装方法。电缆连接采用无差错连接设计,操作者仅需简单培训即可正确连接;
3、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能有效应对光伏一体化屋面的正常施工和后期维护,不会引起电池片隐裂;
4、通过筛选电池片,最大程度保证瓦片颜色均一稳定;
5、更均匀的电流收集能力,降低组件内部电池片的电流热损耗;
6、出色的玻璃及电池片的表面制绒技术,在弱光环境下获得优异的性能;
7、高效窄边技术,单位面积发电效率165W/㎡;
8、顶级黑色单晶PERC电池,高效稳定的功率输出保证;
9、本身具有很强的耐用性,电池片30年线性功率输出保证;
10、边缘采用双重保护,光伏组件部分在运输以及安装过程中不被破坏;
11、特殊防水沟槽系统设计,排水效率高、防止雨水倒灌;
12、抗风揭能力强,满足全球屋面建材抗风雨性能测试标准。

交大光谷JDSOLAR光伏屋面系统由光伏瓦、非光伏瓦、辅瓦、脊瓦、陶瓦或水泥瓦等构成,其发电系统由光伏瓦、电缆、线槽、电缆连接器、逆变器、配电箱、计量电表等构成。从屋面勘察、设计到施工及实现并网,交大光谷JDSOLAR以其专业经验和设计施工能力,完成一体化光伏屋面系统的“交钥匙”工程。
目前,建筑与施工占据全球能源消耗的36%,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BIPV在节能减碳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
BIPV将助力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BIPV发展并非孤立,而是要结合建筑一体化,以及电力节能、储能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这样的全产业链市场规模,想象空间巨大。
交大光谷BIPV的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发电和并网发电两种:
离网发电系统:指光伏系统产生的电能供建筑直接使用,系统运作类似蓄电池。并网发电系统: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相连,随日照强弱与电网之间进行电能双向交互,从而保证持续供电。
目前,对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更为广泛,原因在于并网发电系统拥有更加稳定的电力可续性,解决了光伏发电因日照变化而具有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