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1年1-6月我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5.86GW,同比增长280%,占同期光伏新增装机13.01GW的45%,全年有望超过15GW,增速有望超过50%,全年占光伏总新增装机的比例预计超过25%。
户用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光伏行业中长期重要的增长极,不容小觑。

2021年光伏补贴政策中,尽管取消了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中央补贴,但仍然保留对新建户用光伏的补贴,补贴标准为0.03元/KWh,直到2022年退出补贴。
户用光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被重点关照。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其中,关于户用光伏的要求是,试点区域农村居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
“整县推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7月9日国家能源局对“整县推进”方案进行了火速纠偏:一是自愿不强制,二是试点不审批,三是到位不越位,四是竞争不垄断,五是工作不暂停。
但是,毫无疑问,分布式光伏在县域市场的热情已经被彻底点燃,尤其相对工商屋顶在推广中面临的资金投入掣肘和长期回报不确定性问题,户用光伏的规模化、分散化和长尾效应显得更有生命力。
户用光伏,最基本的模式是农户自筹资金进行投资,但让农户一次性投资数万元,商业推广难度较大。
因此,实践当中关键是解决农户的出资问题,但同时又要满足户用光伏的并网条件,即以农户作为光伏电站业主。
目前,主要是两种推广模式,一是为农户提供融资渠道,二是采用租赁方式,但两种方式目前都存在一些诟病。为农户提供融资渠道,可能存在部分农户没有理解商业要义甚至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贷款,进而产生纠纷。
采用租赁方式,则可能因为商业关系不当进而不符合并网条件。今年5月,山东德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租用他人屋顶以营利性质为目的光伏项目,一律按照非自然人受理;对于租用他人屋顶以营利性质为目的且以自然人名义并网的光伏项目,由属地行政审批部门按照有关决定和政策要求对项目进行备案作废,由电网部门进行电网解网。
户用光伏,本质上是2C业务,数量庞大,而且主要面向农村农户群体,在商业推广上比较敏感,因此商业模式上如果存在问题都可能被负面放大。
但庆幸的是,目前户用光伏的商业模式逐渐完善,央企也逐渐加入进来,累计装机不断扩大,商业模式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主流。当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地方政府参与进来,认知越来越广泛,那么商业推广也将更加成熟,这是一个不断正反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