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国家
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将投资约60亿元,设立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实证实验区4个,储能系统、设备匹配实证实验区2个,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约640种,为全球新能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12月5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看到,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深邃如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40余米高的监测塔犹如“海中灯塔”,傲立其间“指引航程”。11月19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以下简称实证实验平台)首期任务完成,这也是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该平台首期任务在大庆竣工并网,标志着实证实验平台开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实证、实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引领行业发展。
首个“国字号”新能源户外实证实验平台拔地而起后,以该平台为依托,同步还建成了实证实验管理展示平台、大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大庆市新能源科普馆,这些设施将加快我国新能源“追光逐日”的脚步。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确定了我国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随后,这一“3060”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清洁能源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能源,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兼具低碳、创新双重属性的光伏,正在抢占新能源“高地”。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和应用国,同时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新能源“排头兵”,光伏应用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武器之一。
近年来,随着光伏、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设备、产品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验室实验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但我国乃至全球对户外光伏发电系统实际运行的专业性、系统性研究却较少,存在已建成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性能无法有效评估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建设迫在眉睫,而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