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6次提及
光伏,引起业界热议。

“此前国务院密集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现在工信部印发《规划》,可理解为是‘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政策实践,为
光伏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晶澳科技执行总裁牛新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份,四川甘孜光伏项目0.1476元/千瓦时创下国内光伏电站上网电价最低记录,还不到脱硫燃煤标杆电价的40%,比10年前降低了80%以上。2020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为48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将高达70GW~90GW。
为落实国家“双碳”大政方针,各部门迅速展开行动。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支持部分地区因地制宜利用沙漠、戈壁以及采煤沉陷区等建设风电光伏发电基地。12月3日,工信部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其中,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为实现以上目标,6次提到光伏产业。
再加上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促进光伏发电实现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发展”“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去年8月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对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的明确支持,以及近期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光伏产业“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