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它不仅是精准扶贫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因光伏扶贫具有推动脱贫、创造光伏产业需求、增加光伏发电量以改善环境等优点,因此被列为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累计建成投运光伏扶贫电站2649万千瓦,惠及全国1472个县138091个村418万贫困户。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贫困村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 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
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
光伏扶贫主要有 光伏地面电站、 光伏大棚电站和 屋顶电站三种模式。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同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提高设施附加收入。
随着各地光伏扶贫电站的相继建成,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各村各乡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光存折”。
有了这笔固定收益,广大乡村就有了发展的底气,也就有了乡村振兴奔小康的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