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瑞银证券光伏及可再生能源分析师严亦舒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随着产业链成本下降,以及
风光大基地项目、整县推进政策等需求支撑,预计2022年国内
光伏装机将新增80 GW。

此外,美国、欧洲市场的稳定增长,预计将助推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至200 GW。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34.83 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指出,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情况下,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总量预计为45-55 GW,这较该协会原先预计的55-65 GW,下调了15%以上。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底预测,在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储备的推动下,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可增至75 GW以上。
光伏制造可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环节,硅料是产业最上游的环节。2021年来,由于供需错配严重,硅料价格飙升。
严亦舒表示,2021年硅料价格从85元/公斤涨至270元/公斤,导致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也纷纷上涨。受产业链成本上涨影响,终端电站需求相对疲软,组件、电池的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硅料新产能将在2022年陆续投产。预计至2022年底,硅料名义产能将达97万吨,价格有所回落。”严亦舒表示,这将刺激光伏终端需求复苏。”
严亦舒同时指出,随着新产能投产扩张,预计2022年硅片产能或出现一定量的过剩。
“即便行业出现供需过剩,受益于技术上的优势,业内龙头厂商所受的风险相对更小。”严亦舒说。
她认为,龙头厂商在硅片技术、成本上更具优势,这将促使行业内较为老旧的产能加速清出市场,龙头厂商继续保持较高市场份额。
此外,光伏新技术将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预计,2022年光伏N型电池片技术会逐渐取代P型电池片,成为新的主流技术
其中,Topcon和异质结(HJT)电池片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较为明显。该机构预计,到2023年,此两种技术的市占率预计将达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