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举国上下畅谈‘双碳’目标,在中央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光伏真正的春天到了。"
谈及中国光伏产业的起伏变迁,施正荣和无锡尚德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一笔。2022 年,中国光伏走入 " 平价时代 ",装机量、发电量还是制造业体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光伏从 " 至暗 " 走向 " 高光 " 之际,昔日光伏大佬施正荣院士正在重出江湖,光伏仍是再次创业的出发点,但氢能也必不可少。
1 月 8 日,中国光伏行业迎来重磅消息:上迈新能源 1GW 轻质光伏基地在江苏扬中正式投产。
施正荣教授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 10 年的一个重大风口,因为有了便宜的风能和光伏发电,我们还需要储能。
目前常用的储能设备是锂酸铁锂电池或三元锂电池。锂电池虽然可以解决电动车一部分的储能需求,但是施正荣教授认为规模更大、能量密度更高的能源将是氢能。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施正荣教授提出,可以用便宜的风能和光伏发电来电解水制造氢,氢再像天然气一样通过管道运输,像压缩天然气一样变成液氢、高压氢,再通过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把 60%-80% 的氢转为电,同时带来热量。
通过这样的技术能够把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或者能量密度不是特别高的能源转化为连续的、能量密度非常高的能源,然后可以驱动重卡、飞机、坦克、潜艇。
施正荣教授认为,一两年以后,中国的加氢站有望冲到世界第一。氢能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
那么新能源行业未来的投资规模会达到多大呢 ?
施正荣教授做了一个假设:按照 2060 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 3 倍估算,则需要 80-100 亿千瓦左右的装机总量,每年平均需要新增 2 亿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这是过去 10 年平均新增装机的 4 倍左右。
2021 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层面政策频出,为新能源行业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