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
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指出,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并明确了不同类型屋顶的光伏安装比例:党政机关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40%,工商业屋顶30%,农村居民屋顶20%。9月14日,676个整县试点公布,至此轰轰烈烈的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大潮正式拉开帷幕。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等3部门发布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和农房屋顶,建设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配置一定比例储能,自发自用,就地消纳,余电上网,农户获取稳定的租金或电费收益。

我国
分布式光伏自2016年步入发展快车道,凭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消纳优势,得到市场青睐,近两年更是表现突出。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48.2GW,其中分布式光伏15.52GW,约占全部新增装机量的三分之一。
2021年前三个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16.4GW,占比64%,大幅超过地面电站。如果叠加10月、11月户用4.8GW的新增容量,则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已超21GW,创下历年新高。
而随着整县推进,将快速打开分布式光伏发展空间。预计全国户用和工商业屋顶资源总体量为1000-1500GW,开发空间广阔,整县推进政策将激活分布式市场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分布式总计装机72.3GW,预计2021年分布式装机量为26GW左右,2022年将增至40GW,同比增速超50%,“十四五”期间分布式新增装机合计有望超250GW,年均新增50GW以上。
根据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名单通知,2023年底前,试点地区各类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的比例均达到要求的,列为示范县,仅676个试点县整县推进规模在2023年底前就有望超170GW。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参与意愿提升,将进一步为整县推进带来技术、资源、资金等多重支持。
整县推进与传统分布式光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县为推进单位,因此传统分布式光伏的规模多为千瓦(kW)级别,但采用整县推进的方式后仅单个县的打包规模往往会达到100MW以上。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整县推进后打包项目将产生规模效应,央企及规模较大的民企参与意愿将大幅提升。由于央企和大型民企技术储备较为深厚、资源整合能力较强,且央企在融资时还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支持,因此将为整县推进带来更多支持。
无论是从产业的角度还是电力市场的视角,分布式光伏均被寄予厚望,政策加持下,2022年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将迎来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