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提出未来5-10年的碳减排目标,强调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目标,带动全球向碳中和的方向迈进。
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而随着“
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碳中和”主力军。
过去十多年来,
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90%以上,从每度2.47元下降到0.37元,降幅远高于风电成本,即将进入平价时代,并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
业内预计,随着光伏接近平价,未来十年光伏装机需求量将迎来十倍增长,从今年上半年,A股光伏企业业绩来看,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七成,高景气已经逐步在业绩层面显现。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落实到多晶硅生产环节来看,每生产1kg高纯晶硅(即硅砂、硅料环节)所需电量约为50kwh,拉棒、切片(即硅片环节)所需电量约为20-30kwh,制造电池、光伏玻璃,生产铝合金主辅材等环节共计耗能20kwh左右,即生产1kg高纯晶硅并将其制成光伏组件大约耗电为100kwh。
每3kg高纯晶硅可制造1kw光伏组件,即生产1kw组件全过程需耗电300kwh左右,而1kw组件每年可发电约1500kwh,意味着制造光伏组件全过程的能耗,在光伏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考虑到光伏组件质保在25年以上,其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产出是投入的50倍以上。
再说碳排放。从制造过程看,当前,我国已形成了2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生产200GW光伏组件大约需要消耗60万吨高纯晶硅,而生产这些硅料将产生1050万吨碳排放,但会换回3.5亿吨的碳减排,也就是说,硅料生产过程中每产生1吨碳排放,由其制作出的组件发电后每年都将减少30吨左右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