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文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可以明显看出来,国家将
风电、
太阳能作为提升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的重要解决方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其背后逻辑不难理解。
提及“双碳”目标就绕不开发电行业,发电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超过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而以煤炭为动力的火力发电占据总发电量的70%以上,所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技术。
这些基于“双碳”目标的政策,是
光伏和风电走出上涨行情的背景。但事实上,这两者,特别是后者还存在着基本面上的逻辑。
在碳中和的减碳路径中,光伏和风电相辅相成,但两者的发展进度却天差地别。
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其实早于太阳能。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发明了帆船,凭借风力驰骋在尼罗河。风力推磨,风力提水等“风能-机械能”转换,也逐渐步入应用。
风力的熟练应用,使得风力发电的应用早于光伏,早期装机量亦力压光伏。
但自十二五开始,风电的增长却慢了下来——十二五期间年均装机20GW,十三五期间年均装机25GW,几乎没有增长。而光伏却后来者居上,在此期间大幅增长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