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光伏产业链中,上游包括: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则为应用系统环节。

其中,产能方面,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根据国内硅料和硅片企业公布的扩产计划,2022年硅片环节产能依旧大幅增长,环比增幅预计在20%以上;硅料环节2019年中扩产新建的产能,将在2022年初或年中陆续释放,预计全年硅料产量在75万吨左右,与终端装机220-230GW的预期相比,仍有不足。
不过,新产能的释放需要一定时间。“多晶硅扩产周期较长,从开始建设到投产需要约12-18个月,而开炉生产、产能爬坡、满产又需3-6个月时间。”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同时,集邦咨询研究认为,“2022年上半年新增有效产能有限,扩产产能在2022年年中逐步达产。”
“随着新产能的释放,老旧产能的竞争力(如:转换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售价低等方面)将会急剧下降。这也意味着,新产能的释放迫使老旧产能加速退出。在这种‘腾笼换鸟’的情况下,一减一加,预计不会存在太大的过剩压力。”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格菲资本光伏行业研究员冯晓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理论上来说,产能越多的环节话语权越弱。2022年,硅料产能预计增加40%以上,不会出现硅料非常‘强势’的情况。越下游名义产能越多,预计可以通过老产能出清等方式出现一种动态平衡。”
价格方面,据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协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预计,“2022年下半年,硅料供应将大幅增长,新进硅片厂开始较大量采购硅料,届时硅料价格将会下行。”
冯晓婷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预测称,“2022年,硅片价格下跌、硅料价格下跌、硅片产能释放。”
长城证券研究表示,硅料价格将在2022年上半年平稳下行,下半年或将加速下行,全年价格中枢或将落在150-200元/kg。
当前,N型电池已成为业内新一轮争夺的高地。PV InfoLink数据显示,相比P型电池,N型电池具体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光衰减系数低、弱光响应等优势,其不仅BOS成本(光伏组件外的系统成本)更低,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也高于P型电池。
“N型电池目前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TOPCon、HJT、IBC或三种融合的技术。这其中最关键在于,哪条技术路线能率先以低成本实现转化效率。”有业内资深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其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一道新能、中来光电等均已布局N型TOPCon电池;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华晟新能源、钧石能源、山煤国际、通威股份、爱康科技、东方日升、明阳智能、金刚玻璃等均已宣布GW级异质结项目扩产计划。
“总体来说,N型电池技术路线各有特色。TOPCon是大多数老厂家所选择的道路,而HJT被誉为新玩家弯道超车的途径,与此同时,爱旭股份的N型ABC电池也比较有看点。”冯晓婷认为。
政策方面,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到,开展N型TOPCon、HJT、IBC等高效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
中金公司研究表示,当前P型电池基本已达量产性能极限,而N型电池有望拉动行业技术发展再上一个台阶、是未来五年行业技术发展主旋律,有望重新拉开企业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带来新的投资逻辑和机遇。根据各主流厂商扩产计划,2022年N型电池规模或达40-50GW,N型需求起量将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