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绿色经济热度上升,如何获得更多绿色能源成为众人关注的核心问题。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承诺。受益于该目标的落地推进,历经20年浮沉震荡的中国
光伏产业链,开始强势崛起,成为了大国竞赛的关键领域,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光伏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总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有超41万家光伏相关企业,其中近29%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从地域上看,山东光伏相关企业数量全国居首,有6.2万余家。
山东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年均光照时数高达2099至2813小时,可开发利用总量折合标煤达1000万吨以上,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光伏优势得天独厚。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光伏发电由西向东发展战略的推进,山东省光伏发电就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3GW,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约29GW,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历史上首次突破50%。早年受技术限制,光伏发电成本过高,在应用上不够经济。但伴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产业升级,光伏的度电成本已经从十年前的2.47元/度,下降至0.37元/度,降幅高达85%,全面进入光伏“平价时代”。
在产业链上下游,已经有不少城市看中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加快了布局。